对虫合麒麟文章的回应:因为跨性别可能会后悔,所以一定要反跨吗?
反对跨性别的理由总是看上去简单直接,但很容易找到漏洞。

注:本文是对某位曾经认为自己是跨性别男性,现已 detransition 的推友的回应

这篇文章最大的好处在于它很真诚。作为一名跨性别者,我觉得现在的跨性别运动需要去考虑很多这样真诚的想法,尽管互相和解仍然很困难。

跨性别问题之所以复杂,在于反对跨性别的理由总是简单直接的,而支持跨性别的理由则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才能理解。

我鼓励大家讲出更多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挫败。我觉得这非常有助于新人决定自己是否要选择走上跨性别的道路。恰恰是因为信息的闭塞、因为厌女话语的盛行,使得许多人(甚至包括某些跨性别者自己),将性别的跨越理解成一种「摆脱自身因自身性别所受的社会不公」的过程。如果你是这样理解跨性别,我建议你立刻停止 transition。「同一份简历写了性别男的得到面试更多,可惜面试发现是生理女就没下文了」,这当然是针对「女性」和「跨性别」的双重歧视,而不仅仅是前者。然而,要尽可能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在我看来,恰恰需要整个社会去意识到,人不应当、不需要被困在性别刻板印象中,无论是被指派为男性还是女性的个体,都有资格去追寻自己眼中的美。

如果我们所盼望的事情能够发生,女权主义最终取得了成功,基于无论是所谓「生理性别」还是社会刻板印象的女性歧视已经完全被消除,到那一天,还会有「跨性别」吗?我不知道,或许就没有跨性别了吧。然而,即使到那时性别的概念已经消失在人类共同的命运当中,我们也不能忘记,正是在二元性别的框架下,曾经有那样一些被排斥为“les anormaux”的,为社会所不容的人,让人们看到了在已经被前定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孤立岛屿之间泅渡的可能性。ta们是这个社会的性别棱镜,是 homo sacer。因此,用将来的刻板印象的消解,去指责现在的跨性别者积极地去拥抱刻板印象,我觉得是混淆了理想和现实。否定了跨性别者(或者说更广义的跨性别现象)促使社会反思原有二元性别结构不合理性的作用。

针对女性生理的歧视是普遍存在的,我并不否认这一点。我同意原作者所说的,「没有女婴是因为自我认同为女而被杀,没有女孩因为自我认同为女而失学」,我认为单纯指出这一点并不构成反跨话语。然而需要反思的是,这种所谓的「生理性」是否只是被转化为刻板印象话语才能变得看似有理?即使这种转化的过程被阻止,“gender critical” 的理想实现了,社会性别完全消失了,基于生理性的歧视难道是可以被证成的吗?原作者说,「社会从来都是粗暴地看生理,再预设一个人的」,这样的解释究竟是批判性的,还是忽视了转化机制的问题,忽视了「话语」和「解释」在性别装置中的重要性?

原作者批评跨性别女性道,「社会性别设定的女性角色这么无趣,没几个有个体思想的生理女性愿意去『顺』它。」然而,这个话的逻辑前提是跨女接受现在社会性别所设定的无趣女性角色。我们会看到,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一方面,当许多排跨人士批评「跨女一点也不像女的」的时候,这些人恰恰是基于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才作出了这个判断。另一方面,我们为什么不能承认,性别刻板印象中的「女性气质」(femininity),并不是一种诅咒呢?为什么所有人一定要去追求强者的逻辑,而不可以去做社会中那个更包容、更懂得反思、更对语言和情绪敏感的人呢?对现在的我来说,这才是我最终认定自己为「跨女」的理由,是这个身份的激进性所在——用 Hannah Arendt 的说法,就是一种自觉贱民的自由意识(当然当性别刻板印象完全消解的那一天,我的认定也不必要了)。我们所要做的,不是让所有人都被迫变得强大,而是让所有人有选择做什么样的人的自由。当然,我承认,对于一个被指派为女性的人来说,这个问题是更困难也更值得重视的。

我一直希望让大家认识到跨性别的多元性:首先,即使只有少部分人「自称」跨性别者,但在性别表达之间的「跨越」是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其次,在不同的文化、地域之下,我们对「性别」的理解,或许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并没有一个普适的定义。其次,即使是同一个人,在性别跨越的过程当中,对其所认同性别的理解,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性别跨越的全过程中,让这种变化尽可能地被性别平等的思想所浸润。在5岁的时候,我或许只是因为想要穿漂亮的衣服而觉得想要做女孩子。15岁的时候,我或许只是因为被班上的男生欺负,从而对自己身上的「男性特质」产生了反感,认为男性的逻辑是强者的逻辑,我应当去质疑这种强者逻辑。而现在,我读了许多性别理论,我反倒常向人说,「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跨了,或许是命运的相遇吧。」我说「性别是一个没有所指的能指,但正因此它是最激进的能指」,就是这个意思。

讲出 detransition 的例子当然很好,我也很佩服作者的勇气。但我认为它不应该推动社会对跨性别这件事情闭口不谈,并且形成一种「你只是青春期的躁动,你应当安于自己指派性别的天命」的说教。我认为这是危害更大的。英国近几年来的排跨思潮影响了政府决策,导致青春期跨性别在性别诊所的等待排期更长。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事情。在我正式打算转变性别身份的初期,我在北同接受了一个疗程的肯定式心理咨询,所谓「肯定式」的含义在于,咨询师并没有诱导我跨性别,反倒是告诉我,性别跨越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无论进行到哪一步,都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帮助,使得我决定开始激素治疗的时候更谨慎,并且更理性地选择。

跨性别只是一个整容吗?——在我和我的朋友们当中形成的共识是,性别跨越,最重要的是心态的整容。让我再重复一下上面的一段话:「即使是同一个人,在性别跨越的过程当中,对其所认同性别的理解,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性别跨越的全过程中,让这种变化尽可能地被性别平等的思想所浸润。」开始跨性别的原因可以多种多样,但最终未必要「回撤」、「认命」,回到自己的所谓指派性别中,才算是一种成熟。

关于两个文中提到的具体问题:女性空间和话语包容性。在这两个问题上我觉得更多需要事实的讨论,而不是我所擅长的理论分析。厕所问题真的不是很重要,我也觉得不必讨论了,因为社会的默会共识不断在形成和重塑。铁 T 比跨女先进女厕所。如果所谓「排跨人士」能帮助多修一点无性别厕所,当然是好事,我更认可。虽然我觉得实际上「将来会有无性别厕所的!」只是很多人面对来自跨性别的质疑时候的遁辞。而关于话语包容性的问题,我觉得很多时候在打稻草人。「听说在美国都不能说 “women” 这个词了?」问出这种问题的人我觉得还是不要仅仅「听说」,多去关注一下事实。一方面,日常语言的直觉和法律/医疗语言的规范性不是一码事,如果后者能够在自己的体系内做得更好,我们为什么要阻止呢?另一方面,我承认或许有许多「对『不包容』的猎巫」,但同样的猎巫过程也反向发生着。很多打着 “Women’s xxx” 旗号的团体,当自己针对 LGBT 人群的 trolling 行为被批评的时候,是否也在以「你不尊重女性」为回击手段呢?即使真相总是更加复杂。

我没有在这篇文章里面提跨性别是不是「弱势群体」的问题。我觉得这不重要。


最后修改于 2021-09-02

此篇文章的评论功能已经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