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别运动如何超越身份政治?
身份政治的前提不是身份不可伪装,而是划定身份。身份不是固有的,是社会建构的。

跨性别运动、女性主义、酷儿理论的前提可以不是身份政治。

身份政治的前提不是身份不可伪装,而是划定身份。身份不是固有的,是社会建构的。一群人集合在一个身份之下,向社会要求自己的利益。正如亚裔是建构概念一样,我们认为「女性」也是这样的概念。

在被装船拉到美国之前,非裔难道是一个统一的身份吗?在种族之间可以平等之前,非裔女性和白人女性难道是可以联合起来要求女权的吗?

对此的反思,是对「身份」实在论的批判的起点。

种族、性别的社会建构论并非一种教义宗教,而是一种时刻发展并更新自身的科学,是生物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近 50 年共同努力的成果。

相信性别、种族是实在的,在未来,才是一种如同「地平说」一样的信仰。在思想史上,社会建构的科学,恰恰是对 Comte-Durkheim 传统的「拜社会教」社会科学传统的批判。

如果你认同身份政治,那你更应该清醒意识到身份是一种建构,即身份政治是通过人为地划定不同利益集团,在利益集团之间分配利益的政治装置。TERF 所要做的,也只不过是重新划分「女性」这个利益集团一样, 本质上在讨论的其实是与亚裔细分法案类似的内容。

跨女和 terf/radfem 之间的争论主要是意识形态争论,但父权制作为这个社会的底色,本身就具有免疫一切争论、成为天然背景板的特权。

不过也要说,正是在父权制的背景板下,才把跨女攻击 terf 的行为放大了。

要是比烂当然没有什么好比的。最好的做法是不要比烂。承认、尊重。

如果是做公益或者公众发声的,最好不要把社会和个人混为一谈,也不要因为个人去仇恨某个集体。例如,男性在社会中都因享受性别红利而有原罪,但并不代表每个男人在现实中都有罪。又如中国女权主义者大多排跨,但不代表应当用田园女权或「拳师」这样的词污名化之,应该看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又比如我爹一直对我跨性别颇有微辞但保持尊重,我娘则没收我的私人财物把我赶出家门。但这和社会上女性相较男性更接受跨性别显然是两码事。

不论政治倾向,每个群体都有好人和坏人。我们之所以要支持女权、承认 “trans (wo)men are (wo)men”,不是因为 ta 们都是好人,而是因为社会对其更不公。

我觉得 terf/gc feminism 的方法论是有一定意义的,在于它像一面透镜,折射出,并非女性天然更加善良、远离暴力,而是不公正的社会结构使得她们「不得不善良」。这是更可怕的性别不平等。

近来在中国,terf 针对 mtf 人士的仇恨攻击增加,如向跨性别人士的父母举报跨性别甚至联系矫正机构等。

在我看来,这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女权主义的觉醒,必然会导致女性和男性在越轨和犯罪行为上的平均化。虽然女性犯罪率增加和男性犯罪率降低还是有区别的,但即使女性犯罪率增加也是很有益的事。但如果 gc feminism 既要坚持女性更善良的形象,又要消除刻板印象,回归 “sex”,我觉得是逻辑矛盾。

总之我不相信人性的地方在于,我不相信某一个族群、某一种人,天然就要比另一种人善良。富士康的工人更加厌女,难道他们就比中产以上的对女性比较尊重的男性道德更低吗?许多事情当然有关社会地位、经济、受教育程度。所以需要不断反思自身。

跨女中不乏厌女症,跨男中不乏大男子主义者,但我从未试图为之辩驳,因为也不需要辩驳。我支持跨性别运动,支持女权主义,从来就不是因为跨性别者或者女性是好人,只是因为我觉得我应该做好人。


最后修改于 2021-06-07

此篇文章的评论功能已经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