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常」、「不正常」、跨性别「圈子」及其他
当我们说「正常人」时,我们在说什么?

固然不应该用一个「圈子」把仅仅性别处境相同而其他都完全不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但其实我并不否定一个让我们互相分享信息,彼此之间也不需要有太多紧密联系,礼貌相处的跨性别「社群」(community)存在的必要性,而这正是中文世界所缺少的。

我自己确实也不喜欢 MtF 中的有些人,比如在社交网络上不打 NSFW 预警直接发隐私部位照的,比如说话二次元风格浓郁且不知道如何尊重人的。但一方面我觉得单纯指责这些人很没有意义,因为也有一部分社会性的原因,让 MtF 更不擅长了解既有的社交规范,也有整个大风气的影响等等;另一方面,也并不是所有被主流社会认为「不正常」的事情都应该被社群先抵制了。

跨性别给主流社会一面镜子,迫使主流社会应该去反思的事情也不少。比如我们都会认为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最好,但如果医疗条件不足,甚至整个医疗系统本身针对跨性别就处在无知或者不友好的状态下,DIY 也应被宽容。

又比如尽管异性恋婚姻家庭制度占主流并且预设每个人都应该这么做,但许多跨性别者也同样在探索和追求其他的亲密关系形式,比如超过 2 人亲密生活的小团体,或者非 allosexual 的生活。当然更多的也是那种类似一夫一妻(或者一对伴侣)恩恩爱爱也很好,但相处模式与异性恋常规显然也有不同。

主流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本身就是服务于主流再生产模式,服务于家庭这个经济单位的再生产(包括孩子的生产),但 LGBTQ+ 人群,本身就不在这个再生产的模式之下,所以其实就算自己的亲密关系形式被认为看上去好像是「正常」,又有什么切实的好处呢?不如说适合不同的群体的亲密关系类型就不一样。

说了那么多,想要说明的结论是:回到原推的句子,所谓「正常」「不正常」,并不是一概而论的。既然已经成为了跨性别,那么必然要面对这个社会中一部分人认为「不正常」的质疑。那么既然如此,为何不能让我们也一起来反思一下「正常」本身呢?它或许也没有那么强的约束力。

什么是正常?除了正常的人还要有正常的社会——容许所有人自由发展的社会。甚至更激进地说,没有不正常的人,只有把人变成不正常的人社会——按照福柯的说法,社会之所以建立团结,就是因为它不断地排除一部分「不正常的人」——不给他们好的教育让他们走上歧途,或直接把他们的行为定义成病态的。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不正常的人」,背后就应该反思社会的问题。

当然也不必那么沉闷,接受自己「不正常」也挺好的。我读哲学,我家人说我「不正常」;我跨性别,我家人也说我「不正常」;我对性与亲密关系的态度如此放肆,当然是个「不正常」的变态。不过我现在觉得当个「不正常的人」,也挺好。


最后修改于 2021-11-08

此篇文章的评论功能已经停用。